火箭为什么能够独自跨越千里,穿云破雾,精准抵达目的呢?这背后有一位神秘的“千里引路人”一—惯性导航系统。它是一套复杂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上更是融合了力学、光学、电磁学、数学、材料机械、自动化等近20个专业学科的精华。
惯性导航虽然高端神秘,但是其基本原理却不难理解。它主要包含了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关键传感器部件,通过陀螺仪检测载体的角运动信息,通过加速度计检测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并根据积分算法获取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火箭的姿态测量、测速定位等全参数导航功能,支撑火箭自主、精准飞行控制。
相比于卫星导航、天文导航等方式,惯性导航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自主性、全天候等,可以在不依赖地面基站或外部信号源,在各种环境下独立完成导航任务,是当之无愧的“千里引路人”。
这位“引路人”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在追求进步,不断自我革新,追求更高品质的导航性能。从系统技术层面,其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成长阶段,即平台惯导、捷联惯导、旋转惯导、混合式惯导系统。它们各有其优点,其中混合式惯导是集大成者,体现了惯导系统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不断满足各种载体导航应用的新需求。
从惯性传感器层面,陀螺仪从传统的机械转子陀螺、气浮陀螺、液浮陀螺、挠性陀螺、三浮陀螺逐渐发展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加速度计经历了摆式加速度计、挠性加速度计、石英振梁式加速度计等阶段。
那这位神秘的“引路人”是否天下无敌,是个全能选手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它在长时间运行中会产生误差积累导致其精度降低。所以,火箭设计师们为其找了“有力帮手”一一星光导航、地磁导航等,从而形成复合导航制导系统,使其成为真正的“全能选手”,有效助力火箭更高精度飞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神秘的“引路人”不止可为飞行器千里引路,而且在地面车辆、舰船、飞机等产品上也是重要的“引路人”。正可谓海陆空天,全能适应,可下五洋捉鳖,可上九天揽月,而且惯性导航系统在无人驾驶、地质勘探、自动物流、智能硬件等民用领域也具有广泛应用。它为无人车辆提供了精准的定位和导航能力,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运动追踪器等智能硬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实现运动监测、步数统计和姿态识别等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千里引路人”将继续沿着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小型化、长寿命等方向不断发展进步,追求卓越。
|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