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方针
航天精神
企业文化
传承航天精神 践行强国担当
 
当前位置: 首页  >  航天文化  >  十六字方针
 

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和平,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1962年11月,党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总理为主任,由七位副总理和七位部长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加强对“两弹”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便于更有效地组织全国大协作。

1964年6月至7月,由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院前身)抓总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相继成功发射。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中央专委会成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周总理亲自召开9次会议,讨论解决了在科研、设计、生产中提出的近百项重大问题,在其主持的中央专委第八次会议上要求试爆要“保响、保测、保安全、一次成功”,同时在讲话中以“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为主旨,首次提出了“十六字方针”。

1965年5月4日、5日召开的中央专委会第十二次会上,周总理对第二次核试验提出要求,要积极谨慎、戒骄戒躁,要特别细心,一点不能疏忽大意,这项指示被概括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也成为后续历次核试验和各种重大科研试验实施时,必须遵循的方针。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发射载有核弹头的导弹用了13年,苏联用了6年,中国仅用了2年。

钱学森在回忆周总理对“两弹”工作的关怀时指出,“两弹”的成功,一靠“执行任务的都是穿军装的,讲组织纪律”;二靠“中国科技人员总是拼命干、夜以继日地干”。他强调,中国人是很严肃、很严密、很认真的,“两弹”试验的事故最少,伤亡也最小,都是在周总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等指示的严格要求下取得的。

1966年10月27日,载有原子弹的“东风二号甲”导弹精确命中目标,“两弹结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从而终结了我国核武器“有弹无枪”的历史,有力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十六字方针”在航天系统乃至整个国防科技系统影响都十分深刻。作为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的摇篮,火箭人也在认真践行着这十六个字。最初,火箭院把这“十六字方针”高挂在火箭总装现场,激励研制队伍。1997年,在火箭院建院40周年之际,为时刻警醒全院干部员工牢记使命、确保成功,便把这十六个字高挂在火箭院办公楼大门的正上方,并一直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从导弹到火箭,从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进而到深空探测,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代代航天人用实践证明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