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百件实事》——以人为本之事

发布时间 : 2016-07-15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想着群众,将一件件为民谋福祉的平凡小事做好,真正做到了事前尊重民议、事中注重民意、事后确保民利。

路灯改造齐点赞

    

  2003 年年底,不少群众反映,菊源里小区楼前的一些路灯被人打碎了。
  火箭院下属的万源实业公司动力事业部经理刘耀国说:“路灯不止一次被打碎,我们走访调查时发现,原来是路灯太亮了,影响到居民休息,所以他们才这样做。”
  火箭院行政保障部原部长芮国严介绍说,路灯不够亮,行人有意见;路灯太亮了,周边的居民也不满意。
  众口难调,后来,火箭院领导多方考虑,决定将生活区路灯改造先后纳入 2004 年、2005 年十件实事中。
  2004年,火箭院投入47万元,对万源东里和六营门社区的道路路灯进行改造。2005 年,又投入166万元,对万源路生活区主干道和支路路灯进行了改造。路灯改造以后,生活区主干道路灯偏亮,临近居民楼的路灯微暗一些,这样就满足了居民不同的需求,得到了居民的称赞。
  “现在的路灯,亮度适中,再也不影响我们晚上休息了。”菊源里小区居民刘俊巧说。

留下丁香树顺民意


  2010 年,火箭院老年活动中心周边进行绿化建设,按照绿化方案,活动中心门前西侧的 4 棵丁香树的位置要修成道路。施工当天,有几位老人来到现场,他们强烈要求留下这4棵树。
  “这几棵树是我们大伙儿的宝贝,是我们的‘大夫’,谁腰疼、腿疼、颈椎不舒服,就来这里靠一靠、蹭一蹭 ,每天都要来两次。不用看病去了,比吃药还见效,甚至都不用去看病。”万源西里社区居民穆胜联激动地说。
  “这几棵树特别好,对腰椎病,特别有帮助。树的高度也刚好合适,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我就有腰椎间盘病,三年了经常来这里靠一靠树,现在好多了”,万源西里社区居民邵一平说。
  施工人员只好将这一情况向芮国严反映。芮国严到了现场,了解民意后,向院领导及时汇报。根据火箭院领导的要求,修改道路方案,留下这 4 棵丁香树。后来,为了避免雨后泥泞,过往居民在这摔倒,施工人员还在树底下铺上了木板。
  梅源社区居民尹学智说:“领导真‘接地气’,能把群众的意见落实了。”
  芮国严说:“院领导非常重视,非常支持,老百姓需要什么,老百姓不需要什么,老百姓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每次路过那里,看见许多人在那 4 棵树上蹭,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初,如果我们硬是把树刨了,永远是个遗憾。”

地铁施工不扰民

  修建地铁,噪声、震动扰民问题比较常见,但地铁8 号线三期工程六营门地铁站建设施工完全做到了不扰民。
  原来,早在地铁 8号线施工设计之初,火箭院多次与北京市政府协商,将施工方案由“半开挖”改成“全暗挖”。

    

  芮国严说:“这件事还得感谢北京市政府,原来是半开放的挖,考虑到影响附近交通,通过他们想办法增加经费,变成全暗挖,这样经费增加了将近 1.5 亿元。”
  当时,该线路地铁原规划是经过居民楼底下的,时任火箭院党委书记梁小虹提出,地铁线路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以防扰民。后来,经过与北京市政府及地铁规划设计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地铁在火箭院经过的路段基本都在科研区范围内,把对居民生活的干扰降到最低。
  “地铁施工一年多来,没听到噪音,没感觉到震动,平时也没影响出行,一切都像之前没修地铁时安静”,梅源社区10号楼居民李洪文说。

种树尊民俗

  万源东里社区 66 栋与 67 栋之间,原来散落着一些小平房,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曾发生过火灾。于是,火箭院决定拆除这些平房,在此建一个新花园,计划花园里全部种上紫色植物紫叶李。社区里一些老同志提意见,认为紫色不吉利。
  万源东里社区 66 栋居民张润忠老人说:“房前不种桑,房后不种柳,最好也不要种紫叶李,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在小花园里种上绿色的草、树就行,这样大家看着心情也舒畅。”
  为了尊重大家的风俗习惯,万源绿化公司将紫叶李全部换成了玉兰树、樱花树、木槿和丁香树。此外,还安装了带有靠背的座椅,方便居民休息。

     

  万源绿化公司项目经理张春华说:“院里面要求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从老百姓的需求出发 ,多为老百姓着想,工作要以人为本。这样,院里的实事才能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