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公司揭牌成立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航天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不久的将来,你也能像航天员一样“上太空”?听来似乎遥不可及,可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说:“我把太空带给你!”
打造商业航天“国家队”
火箭院院长李洪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逐步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航天技术向大众化、商业化、生活化发展,在交通、电信、教育、金融、农业、环境、能源、资源等领域广泛应用,深刻影响个人、家庭、学校、医院、政府机构等诸多社会单元的行为模式,商业航天必将引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至今,中国航天商业化已走过了30多年。30多年来,长征火箭共完成了54 次商业发射,成功将60颗卫星送入指定轨道。其间,长征火箭打破了国外相关国家对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垄断,并成功占据了一席之地;打造了“长征”这一国际知名的运载火箭品牌,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熟悉了国际商业航天的运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培养了一批商业航天人才,树立了大国航天企业形象。
如今,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商业航天渐成主流,但至今还没有一家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与SpaceX公司、轨道科学-ATK公司等同台竞技;还没有一家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产品可以与法尔肯系列火箭、米诺陶系列火箭、白骑士系列太空船相媲美;还没有一家商业航天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质量管控体系可以与国际同行“掰手腕”。
李洪分析了这一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商业航天尚未建立完整的商业航天产业链和与之匹配的产业生态系统,难以与国外知名商业航天公司开展正面竞争;二是航天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这一本质特性不会因为一两家企业的某项技术突破、某一商业模式创新而改变,尤其是对于太空旅游此类的商业航天活动而言,类似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可靠性要求,我国现有商业航天企业缺乏相应的积累。
李洪表示,火箭院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理应振臂举起指引商业航天前进方向的大旗,铁肩担起商业航天“国家队”的道义,妙手著出商业航天宏图的文章。为此,中国火箭公司应时代而生、应需求而生、应未来而生。
为什么要开展商业航天?如何战略布局?
火箭院党委书记郝照平在发布会上解读了火箭院商业航天的战略布局。
过去的一年,全球商业航天领域风生水起,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FT火箭完成一子级回收、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帕德号火箭实现成功回收、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2号在经历失利后也即将复飞……
据公开报道,未来全球商业卫星发射需求超过万颗,国内需求也将超过一千颗。世界主要的几家太空旅游公司已经确定有数百位预定旅客和数千人购票意向。近5年来,全球范围内航天领域的从业公司数量增长了近10倍。波音、OneWeb、SpaceX等都分别发布了自己的数百颗乃至数千颗的小卫星星座计划;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正在积极参与其中,商业航天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郝照平说,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研制基地,火箭院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但商业航天的发展,对火箭院的未来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火箭院要在危机面前抓机会,在机遇之上拓商机。
他说,中国火箭公司是火箭院开拓商业航天的平台,是业务开发、资源共享的平台,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平台,也是火箭院宇航业务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资本、面向国际的窗口、桥梁和纽带。
郝照平介绍了中国火箭公司未来10年的发展布局:
未来1至2年内,中国火箭公司将积极推动现有存量业务之间的整合、选取优质产品创新改进,实现小火箭商业化运营;
未来3至5年内,公司将依托“航天+”整体运营策略,不断挖掘增量资源,完成新型商业小火箭首飞,开展可重复使用亚轨道往返运输系统工程研制,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火箭公司上市;
未来5至10年内,公司将完成亚轨道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研制,积极开展亚轨道飞行体验业务,同时推动商业航天发射设施和体验园的建设,完成集地面体验、商业发射、太空旅游、轨道服务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体系建设。
主推三大业务板块、三大产品系列
发布会上,中国火箭公司总裁韩庆平介绍了公司即将开展的业务。
中国火箭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于
板块一:四类航天发射服务公司提供四类发射
中国火箭公司提供的发射服务主要有四类,通过定制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太空星网:整合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制造等多种资源,根据星座组网客户的需求,设计经济高效的卫星发射组合,提供灵活多样的卫星组网发射服务。同时还承揽工程建设并可以参与运营维护,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太空专车:根据用户指定的时间及轨道,中国火箭公司将提供专属的发射服务。
太空班车: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搭载多颗卫星进行发射,用户可以像乘“班车”一样用最优的价格完成发射任务。
太空顺风车:根据发射主任务的剩余运载能力,提供在指定时间、指定轨道的发射服务。用户乘“太空顺风车”可以用相对优惠的价格,实现搭载发射。
板块二:亚轨道飞行体验(太空旅游)
人类对太空一直有很多的想象和期待,而这些想象也有可能会变成现实。中国火箭公司将提供亚轨道太空边缘观光、长时间临近空间体验、失重飞行体验、洲际太空旅游等服务。
未来,普通人也能体验到新奇和刺激的失重感,欣赏如科幻大片般的太空风光。
板块三:空间资源利用
广袤太空有着无穷的奥秘,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是商业航天用户的重要需求,中国火箭公司将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空间资源利用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轨道维持延长飞行器的服务寿命;为用户提供空间探索的试验平台;还可以提供包括轨道间的货物运输、轨道伴飞、碎片清理、太空轨道救援等多种服务。
产品一:5款火箭供用户选择
依托火箭院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中国火箭公司为市场提供了5款商业火箭产品,这5款火箭的性能各有侧重、相互匹配,可以为用户提供更自由的选择。
发布会上,韩庆平还用4个数字诠释了这些火箭产品的优势,即最短90天的发射服务周期、每年至少开1次“太空班车”、商业火箭的发射服务价格比传统价格降低30%,打造年50发的生产和服务能力。
产品二: “亚轨道飞行器” 助你上太空
基于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中国火箭公司提供了“亚轨道飞行体验”产品系列,让游客能够以可接受的费用进入太空。
地面模拟训练:帮助游客做遨游太空前的热身;
亚轨道飞行器:使游客在欣赏宇宙美景的同时,尽情享受太空失重的奇妙感受;
VR 体验设备:360°全方位观察太空奇观;
太空港娱乐:近距离感受与地心引力的对抗。
产品三:轨道服务产品系列
利用多款“太空摆渡车”提供多样化在轨服务;
轨道机动服务的“乘客”可以轻装上阵,享一站式抵达;
在多星部署服务中,多名“乘客”可以“拼车”,前往太空;
在轨服务可以提供空间加油站,延长“乘客”在轨时间;
提供空间碎片清除、废弃航天器离轨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些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火箭公司创新性地提出了“航天+”的合作模式。
韩庆平说,中国火箭公司将在技术、产品、资本、基础设施以及市场等方面,与合作伙伴一起分享中国航天60年发展与积淀的红利,打造商业航天的共享经济。
发布会上,火箭院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同寻求在商业火箭制造、商业发射及搭载服务、空间信息应用、空间在轨服务、亚轨道飞行体验、地面终端制造和服务、太空虚拟体验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并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地标性中国火箭大厦和现代化的商业火箭工业园区。
随后,伴着模拟火箭发射倒计时的口令声,与会领导用激光笔为中国火箭公司揭牌,现场气氛激动而热烈。
发布会由火箭院副院长唐国宏主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齐国生,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华阳资本金融集团有限公司、厄瓜多尔驻中国大使馆、中地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相关领导,及中国火箭公司合作伙伴、客户和系统内兄弟单位、火箭院院领导、相关型号领导、本部部门部长、院属单位等有关领导参加了发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