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时,搜救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寻找“黑匣子”。其实除了飞机,我们乘坐的高铁、舰船上,也都装有“黑匣子”。
高铁“黑匣子”又称“机车行动监控记录仪”,是用于记录高铁运行过程中各项参数的装置。当高铁发生事故,“黑匣子”中的记录将对事故原因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事故发生时可能面临的恶劣环境中,要保证“黑匣子”毫发无损,就必须让它具备耐高温、抗冲击、防腐蚀等本事。也正因为如此,要制造出合格的高铁“黑匣子”并不简单。
近日,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为高铁“黑匣子”研制的绝热结构件,就能让“黑匣子”最核心、最脆弱的芯片不惧高温、不怕“火炼”。
据该所助理工程师刘宁介绍,根据用户需求,本次研制的高铁“黑匣子”绝热结构件必须在经受全包围火烧、烘烤等共计6.5小时后,保证芯片温度低于120℃。
△试验现场
刘宁介绍,不同的芯片对热的耐受程度是不同的,就好比不同的人对热和冷的感知有所不同。
尽管此前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已经成功为飞机、舰艇等研制过“黑匣子”绝热结构件,但由于本次对温度要求苛刻,传统绝热材料结构已难以满足要求。
该所经过一个多月的攻关,最终采用了多种材料配合绝热的方法,保证芯片温度达到用户要求。刘宁说:“我们相当于给芯片穿了多层‘衣服’,外层的‘衣服’采用了隔热材料,能抵挡高温,内层的‘衣服’采用吸热材料,能吸收热量,内外层配合,让芯片温度保持在120℃以下。”
目前,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已先后完成了飞机、舰船、无人机、高铁“黑匣子”绝热结构件的设计制造和试验考核验证,部分产品已经实现量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