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办实事】科研区、生活区环境整治美化提升见成效

发布时间 : 2021-10-28     来源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新闻中心

  沙石裸露地面种上了草坪、肆意生长的大树进行了整形、绿地里杂乱的堆积物消失了、破损的路牙修好了……火箭院科研区、生活区的环境悄悄变美了。

  在员工群众频频点赞的背后,是火箭院党委的重视,安全保障部的组织落实,院属各单位及绿化公司、物业公司的辛勤付出。


把员工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火箭院生活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供水供电供暖接入市政管网,给居民带来不少便利。由于施工,几乎每个楼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道路及绿地破损,虽有简单恢复,但扬尘、路面坑洼、水井整合无法浇水导致的绿地退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居民有意见,纷纷拨打北京市热线电话投诉。

  火箭院党委始终把员工群众放在心中,急大家之所急,干大家之所盼。聚焦生活区环境偏乱、黄土露天、公共设施破损等突出问题,院统筹谋划部署,并在院第七届党委第115次会议上将“生活区环境恢复工程”列入今年院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暨院2021年“十件实事”重点事项清单。与此同时,火箭院也将科研区环境整治美化提升作为“实事”纳入进来,让员工不仅有好的生活环境,也有好的工作环境。

  安全保障部牵头组织,院属各单位积极参与,绿化公司、物业公司统一实施,于今年3月启动了这项民生工作。此次环境整治范围包括生活区6个区域、科研区6个区域,改造内容涉及绿地设施修复、环境清理、绿地补植、树木修剪等多个方面。

  安全保障部主管领导说:“为推进该实事落地见效,我们安全保障部带队每周进行现场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并督促相关单位落实,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生活区综合管理的工作思路,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院主管领导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多次到现场办公,以“每天1亩地,一个月30亩地”的验收标准检查进展情况、听取员工群众意见建议,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把实事办实、办好,办到大家的心坎里。


小步快跑 每天不止一亩地


  受“三供一业”施工影响,刚开始居民的反对声很多,整治时常搁浅。环境美化提升团队主动上门走访,和居民唠家常、听民意,发挥专业优势制定解决方案并迅速组织落实。随着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们也越来越支持。

  “每天1亩地,一个月30亩地”验收标准只是环境美化提升团队的小目标,考虑到居民急盼和绿植养护周期,他们在实施中以三四倍的速度推进。原来五六年才能完成的生活区环境美化恢复改造项目,不到1年就完成了。


路更多、更平了


  在梅源里小区,因为居民楼间距较远,中间绿地面积大,居民为了快速通行便踩绿地横穿,时间一久,便踩出了不少“自然路”。

  考虑到这些“自然路”恢复为绿地后还会二次破坏,而居民确实有需求。于是,绿化公司按需修路,在楼间绿地上铺上红砖,让一条条“自然路”变成可以穿行的小道,把一条条道路,修进了居民心窝。

  在科研区也有不少悄然变化的“路”:景观园附近路面、四营门路东西侧人行道、68号楼北侧路面等道路,裸露的路面种上了草,坑洼的路面修整齐了。

  生活区和科研区的挡车桩、井盖、雨篦子、绿地边界、墙面也在环境美化提升团队的工作范围内。


杂物、杂树、渣土等不见了


  各个科研楼、新开门及周边广场等重点窗口路段是员工每天上下班必经的地方,人员流动密集。

  环境美化提升团队梳理了科研楼及周边人流、车流情况,掌握清洁重点,采取重点时段清洁与巡回清洁方式,确保外环境每天12小时清理全覆盖。

  团队工作人员还利用周末清理了16处卫生死角,清运渣土14车。

  环境清洁了,美化紧随其后。环境美化提升团队以院主楼广场为中心,沿科研区重点路段、参观路线和重要营门设立系列花坛,美化科研区环境,提升了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生活区的环境卫生清理也在持续开展,清除渣土和垃圾;去除长势不好、景观效果差的植物等。


裸露土地“披”上绿衣


  环境美化提升团队全面排查裸露土地,并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量体制衣”,缺苗的补苗,裸露的补植,下足了功夫。如今,生活区里新栽植的丹麦草、马蔺、沙地柏、金叶女贞随处可见;科研区补植了玉簪、薄荷、爬山虎、大叶黄杨等,让“花园化”氛围更浓了。不适合植物生长的绿地,铺上彩木或卵石,黄土不露天了。

  “十一”国庆节前,科研区和生活区绿植补栽已经全部完成,由“星星点点”变成“绿地成片”。而本次整治结束只是第一步,后续环境美化方面会做到整治一处,管护一处,监管同步,有序衔接,多维度并进。


修枝剪叶见“蓝天”


  火箭院生活区部分老旧小区楼栋旁的树木过于茂盛,影响低层住户采光,他们希望树木能得到修剪。高层住户则认为,树木茂盛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坚决反对修剪树枝。如何协调平衡是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团队成员上门走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专业角度为居民讲解,最终化解了高楼层和低楼层居民间的矛盾。树木修剪后,低楼层的居民心满意足:“家里亮堂了许多,这项民生实事工程,把阳光洒进了百姓家中。”高楼层的居民也心生欢喜:“窗口的视野开阔了,‘绿天’变‘蓝天’,风景一样美。”

  在科研区,不管高树低树,只要有枯枝,也都进行了修剪。没了掉落的枯枝树杈,车辆和行人不怕被砸着了;没了堆积的落叶及杂物,雨水篦也不堵了。今年降雨多,火箭院平安度过了汛期,正是得益于此次环境整治美化提升工程。


层层递进 螺旋式上升


  截至目前,科研区和生活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基本完成。

  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表彰大会上,火箭院荣获“北京市城乡社区共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全市1.4万余家企事业单位中唯一一家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企业。

  科研区通过整治美化了环境,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来责任区不明确的地方重新进行了划分,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统一规划、统一主题、统一审核”,实现了统一的环境标准;同时也调动了院属各单位的积极性,他们主动配合,主动巡查,及时补栽绿植、修复破损路面等,促进了后续科研区外环境的常态化治理。

  此外,火箭院还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区管理秩序。原来共享单车停放杂乱,此次整治要求各单位设置集中停放区,既方便了员工出行,又改善了环境秩序。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后续,火箭院将切实把科研区、生活区环境美化提升做到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为保障全院广大员工的身心健康和民生改善、确保全院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后续全院的保中心、促发展、促稳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打印】 【关闭】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